本文目錄
日本有多少年的曆史都有什麼時代
1.舊石器時代
日本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尾期才較大發展,在舊石器時代大部分時間(約十萬年前)發展緩慢,考古研究發現,在幾十萬年前來自中國北方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其中少量人(大概十萬年前)才開始又遷徙到日本。
2.繩文時代
約1萬2千年前左右的繩文時代,分為草創期、早期、前期、中期、後期、晩期這6期。
這個時候的人們制作繩文式陶器、早期以後邁向定居化,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豎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獵、貝冢漁撈、采集植物等經營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也進行栽培,後期到晩期間種植稻。
3.彌生時代
彌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是公元前300-公元250年,可分前、中、後期。日本古代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其文化稱彌生文化。1884年這種陶器首次在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發現。
彌生文化是在繩紋文化的基礎上,受到大陸(包括中國和朝鮮半島)文化的影響而産生的。它首先出現于九州北部并逐漸向東發展,到了後期基本上遍及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全境。
3.古墳時代
古墳時代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從8世紀初開始,火葬流行,古墳逐漸式微,并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也于此時相繼編成,從而進入日本的曆史時代。
4.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日文:あすかじだい)約始于公元593年,止于遷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
此期以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較為重大的事件有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分前期、中期和後期,前期為593年—645年,蘇我專權時代;646年—672年,為曲折發展時代,在位的天皇受到了左右兩方勢力的壓力,在先進與反動的方向中進退維谷;673年—710年,日本朝着盛世前進,最終到達了盛世——奈良時代。
5.奈良時代
710年,日本天皇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開始日本曆史上知名的“奈良時代”(ならじだい710—794)。
此期間曆代天皇注重農耕,興修水利,獎勵墾荒,社會經濟得到大為發展,此時的奈良朝受中國盛唐文化的影響,又通過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從而出現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
6.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日本官方稱呼也可稱做平安京時代,平安京時期,平安時期。從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從奈良移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到1192年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一攬大權為止。
由于平安京在794年完工,故史家常把794年作為平安朝的開始(也有許多國際上和日本國内的權威的曆史學家把784年決定遷都的時間作為平安朝的正式開始時間)。平安時代的稱呼來自其國都的名字。
7.鐮倉時代
鐮倉時代(鎌倉時代、かまくらじだい,1185年—1333年),是日本曆史中以鐮倉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權時代。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鐮倉幕府成立,終于1333年幕府滅亡,經曆149年。因源賴朝于1185年擊敗競争的武士家族平家以後,在鎌倉建立幕府,故名。
8.南北朝時代
南北朝(なんぼくちょう,羅馬字:Nanboku-chō),日本同時出現了南、北兩個天皇,并有各自的傳承,是日本曆史上一段分裂時期。日本南北朝(なんぼくちょう,羅馬字:Nanboku-chō)發生于1336年-1392年,之前為鐮倉時代,之後為室町時代。
9.室町時代
室町時代(日語:むろまちじだい; 1336年-1573年),是日本曆史中世時代的一個劃分,名稱源自于幕府設在京都的室町。由南北朝時代足利尊氏1336年建立幕府開始,結束于1573年織田信長廢除将軍足利義昭。
室町時代,幕府在行政方面由将軍總理一切政務。其下設“管領”,以輔佐将軍,一般由足利氏一族的斯波、細川、畠山三氏輪流擔任,謂之“三管領”。管領之下有侍所、問注所,政所等機構,而以侍所最為重要。
10.室町(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曆史。最早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
酷愛中國兵法的武田信玄實際上是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11.安土桃山時代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73年(或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始于織田信長驅逐最後一個室町幕府将軍足利義昭,終于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
安土桃山時代以織田信長的本城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本城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時代特征是由戰國時代的分裂走向豐臣、德川時代的統一,伴随着現代化趨勢。
12.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日語:えどじだい;1603年3月24日-1867年11月15日),又稱德川時代。慶長八年(1603年)由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開創幕府,江戶時代開始。至慶應三年(1867年)大政奉還,曆時264年。是日本曆史上武家統治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時期。
13.明治時代
經過王政複古大号令及戊辰戰争後,擁戴朝廷的諸藩,成立了明治新政府。新政府積極引入歐美各種制度及廢藩置縣等等,這些各項改革被稱為明治維新。
文化上,日本從歐美傳入了新的學問,藝術;帶有未曾在日本出現過的個人主義小說,文學閞始出現,與江戶時代以前不同的文化展開了。宗教上,改變了以往神佛合流的現象(神佛分離),出現了打壓佛教(廢佛毀釋)等等的運動。
14.大正時代
日本大正天皇在位的時期,1912年—1926年,是短暫而相對穩定的時期。
該時代的根本特征,是大正民主主義風潮席卷文化的各個領域。大正前期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前所未有的盛世。并于當時歐戰結束,民族自決浪潮十分興盛,民主自由的氣息濃厚,後來稱之為“大正民主”。
擴展資料:
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國并即位,即位日相當于西曆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于大化革新後确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曆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
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内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号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将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内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曆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于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
日本在恢複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跻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态至今。
參考資料:日本曆史-百度百科
清代的甲申年是公元紀年的哪一年
甲申為幹支之一,六十甲子順序第二十一位數。前一位是甲申,後一位是乙酉。論陰陽五行,天幹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申屬陽之金,是金克木相克。中國傳統紀年幹支曆的幹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二十一年稱“甲申年”,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歲次内均為“甲申年”。
甲申年是哪年
中國傳統紀年農曆的幹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21年稱“甲申年”。以下各個公元年份,年份數除以60餘24,或年份數減3,除以10的餘數是1,除以12的餘數是9,自當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歲次内均為“甲申年”。以下年份均為甲申年:
第1千年(指從公元1年至1000年間的這一千年):
24年、84年、144年、204年、264年、324年、384年、444年、504年、564年、624年、684年、744年、804年、864年、924年、984年。
第2千年:1044年、1104年、1164年、1224年、1284年、1344年、1404年、1464年、1524年、1584年、1644年、1704年、1764年、1824年、1884年、1944年。
第3千年:2004年、2064年、2124年、2184年、2244年、2304年、2364年、2424年、2484年、2544年、2604年、2664年、2724年、2784年、2844年、2904年、2964年。
甲申年是什麼意思甲申年是哪年
甲申年是哪年
甲申出生的人性格命運
甲申猴年生:過樹之猴(五行屬水)
甲申年出生的猴兒們忠誠仗義,衣食無憂,比較多愁善感,屬性情中人,年少時比較坎坷,晚年順利。
為人性格溫和,出入壓衆,衣食充足,忠肝義膽,初年反複,幾番苦鬥大器晚成,性情易喜易怒,立志不堅抉,外緣勝于内緣,女命操持興旺,夫妻強宮硬配不緻波災,子女雖多,一個貴格。與家豐隆,夫妻和合,兒女見遲,女人操持興旺,榮隆之命。
春夏生人多白手起家,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秋冬出世則先苦後甜,白天生人深得衆人的喜愛,夜間生人富貴綿長,九月生人命運多舛。
2004年屬猴的命運
2004年是甲申年,甲的五行屬木,申為猴,所以2004年出生是木猴之命,六十甲子60年一循環,所以1944年也是木猴命。
木猴(甲申——1944、2004年出生)
性格好動的木猴,有同情心,喜歡幫助朋友,做事講原則,有明确的時間觀念。
甲申年是什麼意思甲申年是哪年
2004年屬猴的命運
在工作上責任心重,會盡力完成每項工作,隻是有時欠缺自信,需要朋友的鼓勵和支持。木猴主人的運氣頗為順利,雖然工作量比較多,壓力也大,但他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圓滿地将問題解決,而且會得到滿意的成績,得到上司的賞識,有升職的迹象。
木猴是個工作狂,經常會為了得到一結論而在實驗室廢寝忘食,晝夜不歸,但正是這種敬業的态度使他的副業進一步發展擴大。
木猴有令人羨慕的緣分,特别是女性,夫妻緣特佳。在感情上屬于熱情、穩重但有些保守的類型,夫妻間不會出現大風波,雖然偶爾有争執吵鬧,但過會兒便會和好如初,恩愛如初,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模範夫妻。
木猴勤勞能吃苦,經常在外奔波,但總歸是一分勞動一分收獲,勞有所得,會有豐厚的報酬。之時當金錢到手之後,不宜胡亂花費,應購買不動産,然後再逐步擴大自己的事業。
1874和1883是什麼年代
1874年大事記
2月12日—夏威夷王國卡拉卡瓦國王登基。
5月29日—瑞士聯邦憲法制訂。
10月9日—萬國郵政聯盟成立。在中國是光緒年間日本侵台"牡丹社事件"2月21号的"馬嘉理事件"19世紀50年代,英國侵占緬甸後,就力圖将勢力向我國西南擴張,陰謀修築一條從緬甸仰光到中國雲南思茅地區的鐵路。為此,1874年初,英決定派一支龐大的探路隊前往中國雲南。
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為此事走訪了總理衙門。謊稱由印度殖民總督派三、四名官員,将從曼德勒來華“遊曆”,并請求發給護照。
總理衙門答應之後,英國組成了由上校軍官柏郎率領的193人的武裝“探路隊”。其中有政府官員,商務官員、醫務官員、并配有軍官、士兵、攜帶新式武器。從曼德勒出發,北上探測滇緬陸路交通。
同時英公使威妥瑪特派上海領事館翻譯官馬嘉理經武漢、湖南前往雲南入緬接應。當年1月17日,馬嘉理與先期到達八莫的柏郎探路隊會合。2月初啟程,挂起“遊曆”的招牌,擅自越過中國邊境,侵入雲南騰越地區的曼允。雲南騰越參将李珍國在紳民的要求下,布置兵勇,于各要隘堵截洋人。
2月21日馬嘉理與4名中國随員抵戶宋河,遭到當地人民的襲擊,5人都被殺死,首級懸于曼允城牆上。經此打擊,探路隊不敢繼續前進,退回緬甸。馬嘉理事件完全是英國蓄謀侵犯中國西南邊疆引起的。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卻借此大做文章,最後迫使清政府訂立了《中英煙台條約》,獲得了侵入中國西南邊境的便利條件。 1883(光緒9年)最出名就是中法戰争了張之洞在山西實行禁煙 1883年(光緒九年)9月10日,在沙面附近西堤英商“省港澳輪船公司”碼頭,“漢口”号輪船警衛安斯(Dias,中葡混血)将華人羅亞芬踢落珠江緻溺死。英籍船長包庇兇手,駕船逃離碼頭。街坊民衆激怒愈甚,縱火燒毀了碼頭上的一些房屋、設施。後民衆沖入沙面租界,搗毀英商開設的制冰廠,搶掠英國領事館和旗昌洋行以東的住宅商店共14家,并準備放火焚燒。幾個小時後清軍“馳往彈壓”,逮捕35人,恢複秩序。事後,清廷還向洋商賠償道歉,是為“沙面事件”。次年11月,迪安斯在澳門受到審訊,隻被判處3個月徒刑。
3月14日馬克思死了 1883.8法、越簽訂第一次《順化條約》
1883一1884日本“秩父事件”
1883一1885法馬(達加斯加)戰争(第一次)
1883一1903俄國“勞動解放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