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和現代有什麼區别(近代,現代,當代怎麼區分)

biang 中華百科 932

本文目錄

  1. 現當代、現代、當代有什麼區别
  2. 現代作家和當代作家的區别
  3. 當代人與現代人的區别是什麼
  4. 當代作家和現代作家的區别
  5. 現代和當代的區别和時間劃分

現當代、現代、當代有什麼區别

一、時間不同:

1、1919年5月4号以後稱之為現代。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10.01以後稱為當代。

3、從1840到1919被稱為近代。

二、各時代曆史來源不同:

1、現代(1919~1949)起源:五四運動。

現代史的開篇是五四春雷。五四運動是以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失敗為導火索,以北京學生為運動主力,廣大群衆、市民、工商階層共同參與的遊行示威、請願等為鬥争形式的愛國民主運動,揭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宣告無産階級走上了曆史舞台,在中國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當代(1949~至今),起源:五四運動中的北大學生隊伍

中國當代曆史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之所以要劃分出“當代”這個時間階段,主要是為了給社會主義文化立一個界碑。“當代”這個時間劃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和“現代”也沒有刻意的區别。但在文學領域中,“現代”和“當代”是有比較嚴格的區别的,現代作家和當代作家說的不是同一批人,當代文學和現代文學也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和風格。

3、近代(1840~1919),起源:第一次鴉片戰争。

近代是最好區分的,在初中曆史書中就已明确地指出:“1840年的鴉片戰争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與抗争的曆史,在面對列強的侵略之時,中國各階層的有識之士都曾走上曆史舞台,貢獻自己救亡圖存的良方。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中國近代史波瀾壯闊,英雄故事無數。

三、如果按照國際上來分的話:

1、現代:

電氣時代:(1800年-1900年)

原子時代:(1900年-1970年)

2、當代

信息時代:(公元1970年-21世紀)

生物時代:(未來)

擴展資料:

1、中國史觀:

時代是能影響人的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時代絕不是簡單的等同于年代,時代是與人緊密聯系的時空概念,比如什麼是學生時代?因為時代是能影響人的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所以學生時代就是能影響學生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其中當然包括時間的概念——學生時期,更多的還包括影響學生意識的所有客觀環境,比如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等。

二戰後,戰争與革命的時代主題逐漸被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所取代。

2、歐洲時代:

一、遠古時期

1.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加工工具-6000BC)

2.紅銅時代(6000BC-3000BC)

3.青銅時代(3000BC-1000BC)

4.鐵器時代(1000BC-400AD)

二、中世紀

5.黑暗時代(400AD-600AD)

6.古風時代(600AD-800AD)

7.封建時代(800AD-1000AD)

8.城堡時代(1000AD-1200AD)

9.帝王時代(1200AD-1400AD)

三、啟蒙時期

10.文藝複興(1400AD-1500AD)

11.地理大發現(1500AD-1700AD)

四、殖民時代

12.蒸汽時代(1700AD-1800AD)

13.帝國時代(1800AD-1900AD)

五、現代

14.電氣時代(1800AD-1900AD)

15.原子時代(1900AD-1970AD)

六、當代

16.信息時代(公元1970年-21世紀)

17.生物時代(未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時代(曆史時代的劃分)

現代作家和當代作家的區别

時間範圍、文學形式和風格、社會主題不同。

1、時間範圍:現代作家是指1917年至1949年期間創作的作家,而當代作家則是指1949年及之後創作的作家。

2、文學形式和風格:現代作家主要活躍在小說、散文和詩歌等文學形式上,同時受到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其作品風格更加自由和個性化。而當代作家的作品涵蓋了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電影等多個領域,同時也包括科幻、奇幻、曆史、現實等多種風格。

3、社會主題:現代作家更加注重個人經驗和内心世界的表現,對社會的關注相對較少。而當代作家在創作中關注社會現實和人民疾苦,反映了時代變遷和人民生活的變化。

當代人與現代人的區别是什麼

揭示當代與現代的界定與差異

在探索人與時間的交織中,當代與現代這兩個詞彙似乎模糊又具象,它們代表的不僅僅是曆史分期,更是文化和觀念的轉變。曆史學家與文學評論家們對于這兩個時期的劃分,意見并不統一,這使得定義它們的邊界變得微妙而多元。

從《中文百科》的視角看,當代史,這一術語起源于19世紀,是與現在緊密相連的曆史階段,涵蓋個人記憶和曆史變遷。廣義上,它指的是在人類平均預期壽命80年内的曆史,以2010年代為例,這包括二戰後的重建時期和冷戰等重大事件。而狹義的當代史,則聚焦于大多數成年人的生活經曆,比如2015年,出生于1985年前後的成年人,他們見證了自1980年代至今的這段曆史。

在中國,"當代"與"現代"雖然通常被視為近義詞,但在文學研究中,"當代"更側重于指現代史之後的近期曆史階段。對于現代史的結束點,學者們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有人則認為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還有人認為是1942年毛澤東的《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所标志的新起點。

然而,曆史學和文學史中,并沒有統一的劃分标準,這使得要對特定曆史時期的人進行定義和特征描述變得困難。但如果我們嘗試理解這個區别,其實質可能更多的是社會、文化和心理的變遷。随着時代的推移,人們所處的環境、知識結構和技能都有所不同,但人性的本質,如情感、思考和欲望,卻可能保持着相對的穩定性。

總的來說,當代人與現代人在本質上并無本質差别,隻是在曆史的洪流中,他們各自生活在各自時代的特定印記下。盡管界限模糊,但理解這種差異性,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洞察個體與時代的交互關系。

延伸閱讀:

清風問答錄:檢測篇

清風問答錄:勝利篇

清風問答錄:綠碼篇

清風問答錄:工匠篇

清風問答錄:告示篇

當代作家和現代作家的區别

兩種作家的區别在時間劃分、主題和關注點、文學手法和風格。

1、時間劃分:現代作家主要指20世紀初至中葉的作家,經曆了社會的劇變和文化的轉型。而當代作家則是指20世紀中葉以後的作家,生活在一個更為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中。

2、主題和關注點:現代作家的作品多關注社會變革、人的異化、個體與集體的關系等宏大主題。試圖通過文字揭示社會的矛盾和人性的複雜。而當代作家的作品則更加多元,涵蓋了從個人生活到全球議題等各個方面,反映了當代社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3、文學手法和風格:現代作家在創作上更注重文學實驗和創新,嘗試打破傳統的叙事結構和語言規範,以更為自由、開放的形式表達内心的感受和對世界的理解。而當代作家則更加注重文學與現實的結合,善于運用各種文學手法來描繪當代社會的生動畫面,也不忘探索人性的深度和廣度。

現代和當代的區别和時間劃分

時間界限不同、曆史起源不同。

1、當代顧名思義就是當下的時代。現代,曆史上指的是無産階級赢得社會主義革命的時代,稱為“現代”。中國的現代史始于1919年的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

2、現代(1919~1949)起源:五四運動近代史始于五四春雷。五四運動是一場愛國民主運動,以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為導火索,以北京學生為運動主力,以涉及群衆、公民和工商業階級的示威和請願為鬥争形式。當代(1949年至今),起源:五四運動學生隊中國當代史始于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劃分“當代”時間階段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給社會主義文化樹立一個界碑。

3、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是一個以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首都為北京市,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