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有哪些作品(徐悲鴻有哪些作品引入美術教材)

biang 中華百科 777

本文目錄

  1. 徐悲鴻有哪些作品 徐悲鴻的作品有哪些
  2. 徐悲鴻畫過哪些畫
  3. 徐悲鴻的作品有哪些
  4. 徐悲鴻的代表作品
  5. 徐悲鴻有哪些代表作

徐悲鴻有哪些作品 徐悲鴻的作品有哪些

1、《奔馬圖》。《奔馬圖》是徐悲鴻先生在1941年的秋季創作的,作品中運用了飽滿且奔放的墨色來勾勒馬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線條剛勁有利,富于動感。整體畫面有着很強的頭上感,讓人感覺馬要沖破畫面。

2、《珍妮小姐畫像》。《珍妮小姐畫像》是徐悲鴻先生最著名的油畫人物肖像之一,這幅畫作創作與1939年,畫中的女子珍妮小姐是當時星洲名媛。後來,抗戰期間,徐悲鴻為了支持國内抗戰而将此畫義賣捐贈。

3、《負傷之獅》。《負傷之獅》是徐悲鴻在1938年創作的,當時的中國被日寇侵占打扮,國家淪喪,生靈塗炭,徐悲鴻悲憤不已,創作出這幅作品。畫中的雄獅負傷,正在回收翹望,其中蘊含着無限的深意。

徐悲鴻畫過哪些畫

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臯》、《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着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

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态。

《奔馬圖》

從這幅畫的題跋上看,此《奔馬圖》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此時,抗日戰争正處于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争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國民黨政府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慶。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占,正在馬來西亞槟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急之情。

《群馬》

徐悲鴻早期的馬頗有一種文人的淡然詩意,顯出"踯躅回顧,蕭然寡俦"之态。至抗戰爆發後,徐悲鴻認識到藝術家不應局限于藝術的自我陶醉中,而應該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将藝術創作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馬成為正在覺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國後,他的馬又變"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騰馳騁的樣子,隻是少了焦慮悲怆,多了歡快振奮。

《九方臯》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耶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其擔纏薪菜者,有九方臯,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馬也?"對曰:"牝而黃。"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臯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臯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田橫五百士》

這幅《田橫五百士》是徐悲鴻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記•田儋列傳》。田橫是秦末齊國舊王族,繼田儋之後為齊王。劉邦消滅群雄後,田橫和他的五百壯士逃亡到一個海島上。劉邦聽說田橫深得人心,恐日後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橫的罪,召他回來。《史記•田儋列傳》原文這樣記載:"……乃複使使持節具告以诏商狀,曰:'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焉。'田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詣洛陽。……未至三十裡,至屍鄉廄置,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止留,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而北面事之,其恥固已甚矣。……'遂自刭。……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則聞田橫死,亦皆自殺,于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文末司馬遷感慨地寫道:"田橫之高節,賓客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餘因而列焉。不無善畫者,莫能圖,何哉!"可見徐悲鴻作此畫是受太史公的感召。

正是有感于田橫等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節",畫家着意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惜别的戲劇性場景來表現。這幅巨大的曆史畫滲透着一種悲壯的氣概,撼人心魄。畫中把穿绯紅衣袍的田橫置于右邊作拱手訣别狀,他昂首挺胸,表情嚴肅,眼望蒼天,似乎對茫茫天地發出诘問,橫貫畫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組群,則以密集的陣形傳達出群衆的合力。

《負傷之獅》

創作于1938年,當時日寇侵占了我大半個中國,國土淪喪,生靈塗炭,徐悲鴻怨憤難忍。他畫的負傷雄獅,回首跷望,含着無限的深意。他在畫上題寫:“國難孔亟時與麟若先生同客重慶相顧不怿寫此以聊抒懷。”表現了作者愛國憂時的思想。這是一幅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傑作。中國被稱作東方的“睡獅”,現在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中國東北大部分國土,“睡獅”已成了負傷雄獅。這頭雙目怒視的負傷雄獅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準備戰鬥、拼搏,蘊藏着堅強與力量。

《愚公移山圖》

此幅《愚公移山圖》極具現實意義。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的危急時刻,畫家意在以形象生動的藝術語言表達抗日民衆的決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衆去争取最後的勝利。

徐悲鴻其他作品

《玉簪花》、《獅吼》、《蕭聲》、《桂林風景》、《喜馬拉雅山之晨》、《喜馬拉雅山之林》、《月色》等。

徐悲鴻的作品有哪些

徐悲鴻的作品包括衆多著名的繪畫作品。

一、油畫作品

徐悲鴻是一位擅長油畫的畫家,他的油畫作品以寫實主義風格為主,兼具東方藝術的韻味。他的代表作有《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這些作品中,他以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獨特的藝術視角,塑造了許多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

二、國畫作品

徐悲鴻不僅擅長油畫,他的國畫作品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的國畫作品融合了中西藝術的元素,展現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他的代表作包括《八駿圖》、《負傷之獅》等。這些作品中,他以國畫的手法描繪現代題材,展現了他的藝術創新精神。

三、素描作品

徐悲鴻的素描作品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的素描作品線條流暢,形象生動,展現了他深厚的藝術功底。他的代表作包括《騎驢搜毒圖》等。這些作品中,他以精湛的素描技巧,塑造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他的藝術才華。

四、其他作品

除了上述作品外,徐悲鴻還有許多其他作品,如《春曦圖》、《落花人獨立》等。這些作品都展現了他的藝術創新精神和高超的藝術技巧。

徐悲鴻的代表作品

徐悲鴻的代表作品有:《奔馬圖》、《九方臯》、《負傷之獅》、《愚公移山圖》、《田橫五百士》等。

1、《奔馬圖》

這幅畫是徐悲鴻于1941年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于徐悲鴻紀念館。這幅畫繪一由遠而近,飛奔而來的駿馬。畫中的馬肌肉強健,腹部圓實,頭略向右傾,鼻孔略大。這匹馬正騰空而起,昂首奮蹄,鬃毛飛揚,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2、《九方臯》

這幅畫是1931年徐悲鴻創作的中國畫。紙本設色,縱139厘米,橫351厘米,徐悲鴻紀念館藏。此畫取材于《列子》所載的九方臯相馬的故事,畫中人物和馬匹都采用的是飽滿宏大、莊嚴穩定的構圖,筆墨上也表現出了徐悲鴻高超的技巧,其中在九方臯身上的用筆特點突出,而在駿馬身上則用墨更為彰顯,一張一弛,極具特色。

3、《負傷之獅》

這是一幅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傑作。畫中的這頭雙目怒視的負傷雄獅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準備戰鬥、拼搏,蘊藏着堅強與力量。

4、《愚公移山圖》

徐悲鴻先生曾畫過三幅《愚公移山》,均是在1940年左右創作的。《愚公移山》極具現實意義。這幅畫是徐悲鴻投入最大熱情、傾注最多心血的作品之一。事實上,徐悲鴻幾乎終其一生都在頌揚愚公移山的精神。

5、《田橫五百士》

這幅畫是畫家徐悲鴻1930年完成的大型曆史題材布面油畫。該畫現藏于北京徐悲鴻紀念館。畫面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訣别的場面,着重刻劃了不屈的激情,表現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鮮明主題。徐悲鴻創作此畫時,正值中國政局動蕩,日寇開始在中國橫行,徐悲鴻意在通過田橫故事,歌頌甯死不屈的精神。

徐悲鴻有哪些代表作

徐悲鴻作品

自畫像素描 1925年

法國工人素描早期

馬夫和馬素描早期

男人體素描 1924年

女人體素描 1925年

女人體水彩早期

撫貓女人油畫 1924年

陳散原像油畫 1929年

桂林風景油畫 1934年

庭院油畫 1942年

徐夫人像油畫 1947年

九方臯國畫 1931年

風雨雞鳴國畫 1937年

漓江春雨國畫 1937年

負傷之獅國畫 1938年

群馬國畫 1940年

愚公移山國畫 1940年

靈鹫國畫 1942年

奔馬國畫 19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