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有哪些(著名的魏碑有哪些)

biang 中華百科 728

本文目錄

  1. 魏碑名帖有哪些
  2. 魏碑代表作有哪些
  3. 魏碑的代表作有哪些
  4. 魏碑書法作品有哪些
  5. 魏碑字帖有哪些

魏碑名帖有哪些

1、《四體書勢》

《四體書勢》是存世最早和比較可靠的重要書法理論之一,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有關當時的各種書體、書史的演變,以及一些書法家代表的情況資料,大都賴此書得以保存。

《四體書勢》中,分為:古文、篆書、隸書、草書,并為四種書體論述其起源和一些遺事,加以對其進行評論。其篆書的勢贊記,為蔡邕撰寫;草書的勢贊記為崔瑗撰寫;而古文字的勢贊和隸書的勢贊為衛恒自己撰寫。這四種勢贊樸茂古雅,工力悉敵,可稱其傑出的構成。

2、《筆陣圖》

《筆陣圖》是論述寫字筆劃的著作,闡述執筆、用筆的方法,并列舉七種基本筆劃的寫法。舊題衛夫人撰,後衆說紛纭,或疑為王羲之撰,或疑為六朝人僞托。因其流傳很廣,此姑存舊說,仍列為衛夫人作。

《筆陣圖》中一個突出的觀點,是認為書道的精微奧妙,是難以明言的,所以文章開頭便說:“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鈎。”把書法用筆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筆勢遒勁有力如銀鈎,重于“六藝”奧妙之上。這和鐘繇提出“用筆者天也”,通過用筆來體現天道是一個道理,遠非凡庸所能明知的。

衛夫人提出“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她與蔡邕、鐘繇一樣,提倡“取萬類之象”,如文中所談的七種筆畫,好有所象。《筆陣圖》中一個最為突出的觀點,就是講筆力。她說:“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并進一步論定:“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這一書法美學觀念,與鐘繇的一樣,強調筆力與筋骨,為後世書論所廣泛運用。

3、《書論》

王羲之《書論》載于朱長文《墨池編》等書。其論既承衛铄,又繼蔡邕,重要的是“字居心後”,“意在筆前”之“心”、“意”之說。“心”、“意”指的是意會、意趣、情韻、情緻。

“勢”指的是由此“心”、“意”引申而來的對于所書字形的具體審美要求。“勢”的把握,就是字的形體的動态美的創造,就是書法主題個性的充分展示,無論是臨摹、構思還是創作都是這樣。王羲之以“意”評書,這是書法藝術走向獨立、自覺在理論上的反映。

4、《采古來能書人名》

《采古來能書人名》為南朝宋羊欣錄名,齊王僧虔紀事。建元元年(479),王僧虔根據羊欣所收集著錄的書家(包括朝代、郡望、姓名),逐條進行陳述、記錄,以進呈齊太祖。

所以《法書要錄》題“羊欣撰,王僧虔錄”。在進呈此文的同一天,他還向齊太祖進獻“民間所有”的書法12卷。《采古來能書人名》即王僧虔《答齊太祖論書啟》中所說的“辄率短見,并述舊聞”的“别箋”。

5、《論書表》

《論書表》一卷,叙二王書事、當時搜訪名迹情形、所得字數并編次二王書及羊欣書卷帙、旁及紙墨筆硯所宜凡數千言。文氣不一貫,疑有脫簡。朱長文《墨池編》所載二王書事,即其一節,知此文遭割裂已久,故多不相連屬。

龢在宋明帝時曾奉诏與巢尚之、徐希秀、孫奉伯編次二王書,此表末雲“六年九月中書侍郎臣虞龢上”,六年即明帝泰始六年。虞龢的《論書表》品題了宮中秘笈,及奉命尋訪、征集到的法書中優秀作品,提供了當時所藏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各家的卷數、字數以及拓書的情況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魏碑

魏碑代表作有哪些

龍門二十品是指在龍門石窟中發現的北魏時期二十方造像記,這些作品被認為是魏碑書法的代表作。

清朝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首先提出了龍門二十品的篇目:《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魏靈藏薛法紹造像題記》《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題記》《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像題記》《一弗為亡夫張元祖造像題記》《北海王元祥造像題記》《司馬解伯達造像題記》《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題記》《雲陽伯鄭長酞為亡父母等造像題記》《高樹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題記》《比丘惠感為亡父母造像題記》《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賀蘭汗造像題記》《馬振拜等卅四人為皇帝造像題記》《廣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題記》《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題記》《安定王元燮為亡祖等造像題記》《齊郡王元祐造像題記》《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題記》《比丘道匠造像題記》。

魏碑的代表作有哪些

現存魏碑作品的數量巨大,僅僅發現于龍門石窟的造像記,就有數千方。這些作品良莠不齊,經過前人的整理,部分作品從中脫穎而出,被視為魏碑的代表作。

龍門二十品和龍門四品

“龍門二十品”是指在龍門石窟中發現的北魏時期二十方造像記,這些作品被認為是魏碑書法的代表作。清朝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首先提出了龍門二十品的篇目:

《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

《魏靈藏薛法紹造像題記》

《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題記》

《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

《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像題記》

《一弗為亡夫張元祖造像題記》

《北海王元祥造像題記》

《司馬解伯達造像題記》

《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題記》

《雲陽伯鄭長酞為亡父母等造像題記》

《高樹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題記》

《比丘惠感為亡父母造像題記》

《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賀蘭汗造像題記》

《馬振拜等卅四人為皇帝造像題記》

《廣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題記》

《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題記》

《安定王元燮為亡祖等造像題記》

《齊郡王元祐造像題記》

《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題記》

《比丘道匠造像題記》

魏碑書法作品有哪些

1、《鄭文公碑》

《鄭文公碑》,又稱《鄭羲碑》,分為上、下兩碑,故又稱《鄭羲上下碑》,上碑全稱《魏故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下碑全稱《魏故中書令秘書監使持督兖州諸軍事安東将軍兖州刺史南陽文公鄭君之碑》,傳為北魏書法家鄭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撰刻的摩崖刻石、楷書書法作品。

2、《張猛龍碑》

《張猛龍碑》碑文記載了張猛龍興辦教育的事迹,運筆剛健挺勁、斬釘截鐵,可以看到《始平公》的影響,如橫、直劃的方筆起筆,轉折處的方棱及三角形的點等,都保留了《始平公》的舊貌。但也并非筆筆都方,而是變化多端,有方有圓,比《始平公》更精美細膩。

字體略長,結體已經是比較标準的楷書了,結體非常端麗,有的筆畫結體中,甚至有一點行書的味道,尤其是碑陰。

3、《高貞碑》

《高貞碑》又名《魏故營州刺史懿侯高君之碑》,碑文計二十四行,每行四十六字,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立石。碑文記載了他一生中的功德,此碑是北朝碑刻中方筆楷書的代表作品,電畫清峻勁健,結字穩健俊整,字形微扁,底盤稍大,顯得莊重穩健,在風格上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法。

4、《元懷墓志》

《元懷墓志》的藝術水平在衆多魏碑書法中,無疑是最為出色的一種。它不僅由于元懷的身世顯赫,其墓志必然由一代高手書丹镌刻,還由于它出土較晚,出土後又得到了精心的保管,字迹清晰如新,保留了書刻的原貌。

5、《張玄墓志》

《張玄墓志銘》用筆方圓兼備,橫畫或圓起方收,或方起圓收,長捺一波三折,排洩角含分隸遺意,不少用筆有行書意,結體含動勢。書法峻宕樸茂,結體扁方,既有北魏的神韻,又有唐楷的法度,堪稱北魏之佼者,備受書家好評。

魏碑字帖有哪些

1、魏碑是北魏埋藏的碑志,摩崖、造像等刻石文字,在我國書法藝術中具有獨特的風格,魏碑在漢字由隸書向楷書的演變過程中,上承鐘王,下啟隋唐,表現了藝術上的大膽的革新精神。

2、魏碑字帖有《鄭文公碑下碑》、《張猛龍清頌碑》、《張黑女墓志》、《高湛墓志》、《元懷墓志》、《元倪墓志》、《劉根等造像》、《元桢墓志》、《元晖墓志》、《元略墓志》、《丘哲墓志》、《王元祥造像》、《張僧妙碑》拓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