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楊勇是怎麼死的 隋文帝楊堅的長子楊勇簡曆
導讀:隋文帝楊堅共有5個兒子,長子就是太子楊勇。然而,衆所周知,楊勇沒有當上皇帝,當上皇帝的是楊廣。那麼,楊勇為何沒有當上皇帝?他又是怎麼死的?
隋文帝楊堅的長子楊勇簡介
姓名:楊勇
字:地伐
性别:男
民族:漢
國籍:中國隋朝
出生地:大興
出生日期:約6世紀565年―604年
逝世日期:604年
職業:太子
主要成就:頗好學,解屬詞賦
追封:房陵王
性格: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
父親:楊廣
母親:獨孤皇後
妃子:元氏(元孝矩之女)、雲昭訓、高良娣、王良媛、成姬
兒子:長甯王俨、平原王裕、安城王筠、安平王嶷、襄城王恪、高陽王該、建安王韶、颍川王、孝實、孝範
女兒:豐甯邑公主楊靜徽、大甯公主
楊勇一生經曆概述:
楊勇,隋文帝長子。好學,喜詞賦。北周時,曾任洛州總管、上柱國、大司馬,統領禁衛。隋建國後,立為太子。雖性奢華,又多内寵,但當參預國政時,每多建議。其後漸受猜忌,弟楊廣欲謀奪太子之位,遂乘機構陷楊勇。開皇二十年(600年),楊勇被廢為庶人。及後楊廣殺文帝,賜勇死,追封為房陵王。
楊勇詳細介紹:
這寥寥數字,就已經把楊勇的生活概述了下來,那麼,楊勇的人生,是怎樣一步步的走向太子,然後走向死亡的?
楊勇,隋文帝長子。開皇二十年(600年),楊勇被廢為庶人,後賜勇死,追封為房陵王。楊堅與皇後獨孤氏有五個兒子,即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幾個人确實是同父同母的“真兄弟”。隋文帝皇後獨孤氏十四歲就嫁給楊堅,發誓生死同一,楊堅也發誓不與别的女人生孩子。獨孤氏不僅對丈夫防護甚嚴,對兒子們也管束甚嚴,要求他們學她和楊堅一樣從一而終。她為楊勇挑選的妃子元氏很受楊勇冷落,多年不得召見,突發心髒病而死。楊勇寵愛雲妃、高妃和成妃等人,并和這幾個婦人生下一大堆孩子。對此,獨孤皇後非常生氣,不斷派人伺察自己這個兒子,訪探他的舉動,還不斷在文帝耳邊吹風,指摘楊勇的過失。太子楊勇雖然有些好色、奢侈,但為人寬厚,率意任情,沒有矯飾假裝的性格,常常優禮士人,寬接大臣。作為長子,總是這樣的性格,其後唐朝的太子李建成,性格脾氣也和楊勇相仿佛。
晉王楊廣一直觊觎太子寶位。得知父皇、母後對楊勇猜阻之意已生,更加矯飾僞裝,平日隻和正妻蕭妃住在一起,***有宮人懷孕,都把胎兒打掉,以免外人知曉,獨孤皇後因此十分喜愛楊廣的“忠貞不二”。當晉王時的楊廣十分謙虛自抑,史載:“晉王(楊)廣美姿儀,性敏慧,沉深嚴重;好學,善屬文,敬接朝士,禮極卑屈;由是聲名籍甚,冠于諸王。”依此,青年時代的楊廣真是一個有華有實的美男子。一次與軍隊觀獵遇上大雨,左右進上雨衣,楊廣說:“士兵們都淋得透濕,幹嗎我自己一個人要穿雨衣呢。”命左右拿走,仍冒大雨立馬觀覽,将士們感動得一塌糊塗。文帝有一次去他家裡觀瞧,早有準備的楊廣随文皇四處查看,隻見殿内樂器灰塵滿布,絞弦斷絕,一看就知多久不用,老皇帝就認定三兒子不好聲妓歌舞,是“又紅又專”的好苗子,和那位連铠甲都以金玉裝飾的太子楊勇形成鮮明對比。
楊廣暗中派遣和他關系親密的大臣宇文述、楊素等人在楊堅夫婦面前百般構毀太子楊勇。太子本性直率,不知矯飾,容易發怒,形于言表,隋文帝漸有廢楊勇之意。
楊廣當上楊州總管後,借入朝還鎮的機會與母後獨孤氏道别,裝出十分依依不舍、萬分可憐的樣子,伏地流淚不止。獨孤後也泣然涕下。楊廣趁此機會大倒“苦水”:“兒臣非常看重兄弟情誼,不知哪裡得罪太子,一直想殺掉我。每想到我自己不知哪天被毒死害死,真是恐懼得不得了。”
獨孤後聞言大怒:“楊勇太過分,我給他娶的元妃他一點也不愛念,專寵雲妃,還下毒毒死元妃(其實是心髒病發而亡)。我現在活着他還這樣對待你,哪天我死了我不知怎樣害你們兄弟呢。等你父皇駕崩以後,想到你們兄弟得向那個雲妃小妖精拜跪稱臣,為娘我真是心如刀絞!”楊廣聞言再拜,嗚咽不止。獨孤後也抱持着兒子大哭。
由此,獨孤皇後已經下了廢掉楊勇的決心,日夜不停在楊堅面前說楊勇壞話,楊素等大臣也推波助瀾,加之楊勇在冬至于太子宮中張樂接受百官朝賀,犯了大忌,老皇上最終也決定廢嫡。
公元600年,冬十月,楊堅派人召楊勇入殿。心力交瘁的太子聞命大驚,問使者:“不是要殺掉我吧?”進宮後,發現父皇戎服陳兵,百官肅立。楊堅開金口,廢掉太子楊勇,押回東宮看管。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并命楊廣負責看押楊勇。
一番苦心,終未白廢,楊廣終于由晉王成為皇儲。楊勇當庭被廢,“泣下沾襟”,隻言自己罪過,拜辭而去,竟無一言反讦二弟楊廣,由此,可見楊勇仍是一個寬仁忠厚之人。反觀李世民太子李承乾,被廢後魚死網破,死咬四弟李泰,最終兩人同歸于盡,才得懦弱的高宗李治成為皇太子。可以推論,假如楊勇繼位,隋朝不至于二世而亡。
隋朝楊勇怎麼死的
受到楊廣的陷害,被賜死。
楊勇,字_地伐,隋文帝楊堅長子,隋炀帝楊廣的同母兄,母文獻皇後獨孤伽羅。原本是隋文帝的太子,後來被廢為庶人。楊廣即位後,立即假拟隋文帝诏書,賜死楊勇。死後追封為房陵王。
楊勇在北周時,因為祖父楊忠的功勳,被封為博安侯。後來楊堅掌政,立楊勇為世子,并拜為大将軍、左司衛,封長甯郡公。大象二年(580年)九月,楊勇被任命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總領統管北齊之地。後征召回京,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内史禦正,管理宮禁防衛。
隋朝皇帝楊廣是怎麼殺他爹當上皇帝的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次子。隋文帝楊堅娶獨孤氏,生有五個兒子,長子楊勇、次子楊廣,接着是楊俊、楊秀和楊諒。公元581年,楊堅代周稱皇帝建立隋朝後,立楊勇為太子,封楊廣為晉王。
楊勇自幼好學,性情溫厚,擅長辭賦,頗得楊堅的喜愛。按着“立嫡立長”的原則,楊堅稱帝後立楊勇為太子。楊勇被立為太子之後,軍國政事及死刑以下的刑罰,都讓他參加裁決。凡政事有不妥處,他都提出不同意見和糾正辦法,文帝多贊同,常常采納他的意見。但是楊勇性格厚道、坦直、為人耿直倔犟,不會處事,喜歡排場。文帝楊堅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尚節儉,反對奢華,對楊勇的這種作風很不滿意。他教訓太子楊勇說:“統治天下,未見有奢華而能長久的。你身為太子,首先應該崇尚節儉。有一次,百官來朝,楊勇設樂受賀,文帝很反感。于是,文帝楊堅對楊勇的恩寵逐漸衰薄。獨孤皇後不喜歡長子楊勇,而偏愛次子楊廣。太子楊勇的妃子元氏是獨孤皇後選定的。元家也是北朝的大世族,跟楊家門當戶對,因而結親。元氏為人忠厚老實,但容貌平平,而且體弱多病,又不生育,因此得不到太子楊勇的歡心。楊勇以自己沒有兒子為借口,多選側室,多内寵,尤愛姬妾雲氏,被楊勇封為昭訓。不喜歡獨孤皇後為他立的嫡妻元妃,而元妃因患心髒病,突然病故。獨孤皇後疑元氏之死乃被太子楊勇和雲昭訓所害,元妃死後,楊勇請求立雲昭訓為正妃,獨孤皇後就是不同意。皇後想另為太子選妃,楊勇說什麼他都不娶别的女人,就這樣,母子二人僵持起來。皇後更加不喜歡楊勇了,甚至挑拔文帝與楊勇的感情。
就在太子楊勇在父皇母後面前越來越失寵的時候,晉王楊廣卻善于矯情飾行。他與其兄楊勇正好相反,楊廣生得儀表堂堂,聰敏好學。接人待物格外謙虛。他知道母親奇妒,因此,晉王府别室裡雖然藏匿許多歌姬美女,但卻從不讓外人知道,表面上他隻跟蕭妃住在一起。每次來朝車馬侍從,都很儉樸,恭敬地接待朝廷大臣極講禮節。這樣,他不僅赢得了父母的歡心,而且也頗得群臣的贊揚,聲譽越來越高。同時,楊廣還暗中指使黨羽楊素等在父皇母後面前盛贊楊廣的功德,并且多說太子楊勇的過錯,就這樣,隋文帝楊堅終于産生了廢太子楊勇、立楊廣為太子的念頭。但廢立是大事,文帝暗中派人觀察太子的行為。有一次,文帝派楊素去探太子,楊素到東宮,特意久停門外,讓太子久等,以激怒之。果然太子非常不滿。楊素回對文帝說,楊勇怨恨楊堅,恐怕要發動叛亂,又說楊勇準備在楊堅離開長安去仁壽宮時,在京城發動兵變,誅殺大臣,還捏造了許多罪名。楊堅聽了這些讒言,對太子楊勇更加猜疑。這時楊廣的心腹太史令袁充認為時機成熟,便假借天象對文帝說:“臣觀天文,皇太子當廢”。文帝信以為真,600年,隋文帝廢太子楊勇為庶人,立楊廣為太子。
楊廣利用文帝對太子成才心切與恨鐵不成鋼的複雜心情,挑撥離間,極盡陰險毒辣的手段,終于打倒了楊勇,自己成為名正言順的太子。
公元604年,隋文帝已經六十四歲了,身體日益衰弱,病一天天加重,就到位于九重山(今陝西麟遊)下的仁壽宮去休養。太子楊廣住在文帝寝殿的側宮裡,随時走過來探視。此時的楊廣,見父皇的病逐漸加重。想着自己的皇帝夢就要實現了,沒有枉費這許多年的矯飾,心中得意。但是,很快就要登上皇帝的寶座,他又擔心會發生什麼變化,也不知新登寶座後該做什麼,于是便寫一封信,讓宮女拿到前廷去問楊素。楊素見信後又寫一封回信,對楊廣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宮女拿着信走回大殿。被文帝楊堅發現,問她手中拿的是什麼,宮女隻好把楊素的信交給文帝看。楊堅大為惱火,不禁大罵楊廣。恰好這時宣華夫人陳氏又踉踉跄跄跑進來,發髻淩亂,雙目含淚,文帝問起何故?夫人泣說:“太子無禮!”
原來夫人陳氏與皇太子楊廣在夜間同侍候文帝,天亮時夫人出外更衣,楊廣見夫人生得十分秀美俊俏,頓起奸心,見四下無人,便上去摟住宣華夫人。夫人驚恐拒絕,發髻也松散了,逃到文帝卧室,被皇上看見,隻好如實禀奏。
楊堅聽罷大怒:“這樣的畜生何能托付大事,獨孤皇後誤我!”随即召來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吩咐說:“快召我兒來!”柳述等人要去叫太子,文帝說:“是楊勇。”柳述、元岩急忙起草诏書,準備把楊勇從京城召來。這件事被楊素知道了,迅速告知楊廣。
楊廣和楊素經過謀劃,一面派大将宇文述、郭衍擔任指揮守住仁壽宮各門,禁止任何人出入;一面逮捕柳述、元岩,把剛寫好的诏書撕碎。楊廣又命令左庶子張衡入寝殿,把殿内的宣華夫人、宮人和太監都趕到别室,隻有張衡一人進入文帝的寝室,不久“血濺禦屏,冤痛之聲聞于外”,文帝就這樣被殺害而死。接着,楊廣僞造遺诏,以楊堅的名義賜楊勇死,還将楊勇的十個兒子相繼殺掉。
楊廣在弑父殺兄之後,終于登上了皇帝位,是為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