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氣喘籲籲怎麼寫
氣喘籲籲,形容一個人因為劇烈運動、長時間跑步或者緊張激動而呼吸急促、喘氣困難。可以用以下詞彙描述:
1.氣喘如牛:形容呼吸像牛一樣喘粗氣、喘不過氣來。
2.喘粗氣:形容呼吸急促而粗重。
3.氣若遊絲:形容呼吸像遊絲一樣細弱,輕微而有氣力不足的感覺。
4.喘不過氣來:形容呼吸急促到難以正常呼吸的程度。
5.喘喘不息:形容呼吸一直不停地喘粗氣,持續不斷。
6.氣急敗壞:形容呼吸急促到極點,失去控制。
7.氣喘籲籲:形容呼吸急促、喘氣的聲音。
以下為一個簡單的句子運用這些描述詞彙:
他狂奔了數公裡,緊接着氣喘如牛,喘粗氣的聲音傳遍了整個運動場。。
描寫聲音怎麼樣的詞語是什麼意思
1.描寫聲音的詞語
铿锵有力:聲音響亮有力。
空谷傳聲:人在山谷裡發出聲音,立可聽到回聲。
口碑載道:稱頌的聲音充滿了道路(口碑:衆人口頭稱頌跟文字刻在石碑上一樣)。
口口聲聲:每一次張開口,每一次發出聲音,說的都是同樣的話。形容把某一說法經常挂在口頭。
龍吟虎嘯:龍、虎的吼叫,形容人歌嘯或吟詠聲音的嘹亮。
鑼鼓喧天:鑼鼓的聲音震天響。
默默無聞:不聲不響,不為人所知(默默:沒有聲音;無聞:不曾聽說)。形容不出名或不為人們所注意)。
氣喘籲籲:籲籲:指張口呼吸的聲音。形容呼吸短促。
泣不成聲:抽泣哽噎發不出聲音來,形容十分悲痛。
巧舌如簧:靈巧的舌頭好像簧片,能發出動聽的聲音。形容能說會道。
輕手蹑腳:手腳動作聲音很輕,盡量少出聲音。
繞梁三日:形容(美妙的聲音)在屋梁上回旋不絕。
人聲鼎沸:人群聲音嘈雜,就像鍋子裡的水在沸騰一樣(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局勢不安定,現比喻聲音嘈雜)。
如簧之舌:好像簧片一樣能發出動聽聲音的舌頭。形容能說會道。
如泣如訴: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哀訴。形容悲切婉轉的聲音。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像聽到他的聲音,像看到他本人一樣。比喻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非常生動逼真。
山鳴谷應:聲音在山谷中引起回響。多比喻彼此投合、互相呼應。
餘音繞梁:留下的聲音環繞屋梁旋轉不去。形容歌音美妙動聽,久久留在記憶中。
聲色俱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聲嘶力竭:聲音嘶啞,氣力用盡。形容拼命地呼号、叫喊。
聲應氣求:應:應和,共鳴;求:尋找。形容朋友之間意氣相投,象相同的聲音互相共鳴、相同的氣味互相融合一樣。
石破天驚:原形容演奏箜篌,聲音激蕩,奇特,出人意外。現多比喻詩文、議論、演唱或事件使人震撼。
鐵中铮铮:铮铮:金屬器皿相碰的聲音。金屬敲起來當當響的材料。比喻出色人物。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相近的聲音互相應和,相同的氣味互相融合。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應,自然結合。
萬籁俱寂:一點聲響也沒有(萬籁:自然界萬物發出的聲響;俱寂:都靜下來)。多形容自然環境的安靜、幽靜或冷靜。
萬籁無聲:一點聲音都沒有。多形容自然環境的清靜或冷靜。
甕聲甕氣:形容聲音粗重。
無病呻吟:沒有病痛而故意發出表示痛苦的聲音。比喻沒有真情實感而強作感慨。
無聲無臭: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默默無聞,也比喻對外界沒有什麼影響。
無聲無息:沒有聲音,沒有信息。比喻人的默默無聞或對事情不發生影響。
弦外之音:弦樂器的線上發出的聲音以外的聲音。比喻在說話中間接透露而不是直接說明的意思。
響徹雲霄:形容聲音響亮,穿透雲層,直達高空。徹:貫透。
響遏行雲:聲音響徹雲霄,阻擋飄動的雲彩(遏:阻止)。形容歌聲嘹亮。
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比喻非常靜。
鴉默雀靜:非常靜。形容人們的安靜或人群聚集、活動的場所的安靜。
牙牙學語:咿咿呀呀地學說話(牙牙:摹拟嬰兒學說話的聲音)。
音容宛在:聲音和容貌如在眼前。多用于對死者的懷念,吊唁。
音容笑貌:人的聲音、容貌和神态。
有聲有色:有聲音,有色彩。形容說話、作文生動精彩,表現出色。
餘音袅袅:留下來的聲音悠揚婉轉,延綿不絕(袅袅:輕揚的樣子)。
怨聲載道: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人民群衆普遍的強烈的不滿和怨恨。
振聾發聩:見“發聾振聩”。聲音大得連聾子都聽得見(聩:耳聾)。比喻言論驚人,影響深遠。
震耳欲聾:幾乎要震聾耳朵,形容聲音極大。
震天動地:震動了天地。形容意義重大,聲勢浩大,也形容聲音巨大
2.描寫聲音的詞語
風聲呼:象聲詞,如:北風呼呼地吹。
蕭蕭:象聲詞,形容風聲淅[xī]瀝[lì]等。雷聲隆隆:象聲詞,形容劇烈震動的聲音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0333636,如:雷聲隆隆。
殷:象聲詞,形容雷聲,如:殷其雷。轟隆:象聲詞,形容雷聲。
雨聲滴瀝:象聲詞,雨水下滴的聲音。嘩啦:象聲詞,如:雨嘩啦地下,也可以說嘩啦啦。
水聲咕[gū]嘟:象聲詞,液體沸騰、水流湧出或大口喝水的聲音。如:鍋裡的粥咕嘟響;泉水咕嘟地往外冒;他咕嘟地喝了大碗水。
潺:象聲詞,水聲潺潺。淙淙:象聲詞,流水的聲音。
如:泉水淙淙。滴答:或嘀答,象聲詞,形容水滴落下的聲音。
咕[gū]噜:象聲詞,水流動的聲音。如:咕噜咕噜。
嘩:象聲詞,如:流水嘩嘩響。汩[gǔ]汩:水流動的聲音。
如:河水汩汩地流入田裡。撲哧:又噗嗤,象聲詞,形容水擠出的聲音,如:撲哧。
鳥聲布谷:象聲詞,是摹仿布谷鳥的叫聲似“布谷”。喳[zhā]:象聲詞,如:喜鵲喳喳地叫。
啁[zhōu]啾[jiū]:象聲詞,形容鳥叫的聲音。呖[lì]呖:象聲詞,形容鳥類清脆的叫聲,如莺聲呖呖。
嘤[yíng]:象聲詞,形容鳥叫聲。噌:象聲詞,如麻雀噌的一聲飛了。
啞:象聲詞,啞啞,形容烏鴉叫聲。嘎[gā]嘎:象聲詞,形容大雁等的叫聲,也作呷呷。
咕[gū]:象聲詞,形容斑鸠等的叫聲。戛然:象聲詞,多形容嘹亮的鳥聲,如:戛然長鳴。
啾[jiū]啾:象聲詞,形容許多小鳥一齊叫的聲音,也形容凄厲的叫聲。刷啦:象聲詞,形容迅速擦過去的短促的聲音,如:刷啦一聲,柳樹上飛走了一隻鳥兒。
撲棱:象聲詞,形容翅膀抖動的聲音,如:撲棱一聲,飛起一隻水鳥。忒[tēi]兒:(方)象聲詞,形容鳥急促地振動翅膀的聲音,如:麻雀忒兒一聲就飛了。
砉[huā]:象聲詞,形容迅速動作的聲音,如:烏鴉砉的一聲飛了。叽:象聲詞,如:小鳥叽叽叫。
蟲聲唧[jī]:象聲詞,如:唧唧(蟲叫聲)。禽聲喔:象聲詞,形容公雞叫的聲音。
嘎[gā]嘎:象聲詞,形容鴨子叫聲。也作呷呷。
咕[gū]:象聲詞,母雞的叫聲。呱[guā]呱:象聲詞,形容鴨子的響亮叫聲。
貓聲喵:象聲詞,形容貓叫的聲音。咪咪:象聲詞,形容貓叫的聲音。
畜聲咩[miē]:象聲詞,形容羊叫的聲音。哞[mōu]:象聲詞,形容牛叫的聲音。
蕭蕭:象聲詞,形容馬叫聲,如:馬鳴蕭蕭。哼哧:象聲詞,形容粗重地喘息,如騾子累得哼哧地喘氣。
咴兒咴兒:象聲詞,形容馬叫的聲音。人聲噗:象聲詞,如:噗,一口氣吹滅了燈。
怦:象聲詞,形容心跳,如:怦然心動、心裡怦怦地跳着。唧[jī]:象聲詞,如:唧咕,形容小聲說話;唧哝,也形容小聲說話。
籲[xū]籲:象聲詞,形容出氣的聲音,如:氣喘籲籲。嘁[qī]嘁喳[chā]喳:象聲詞,小聲說話聲音。
撲哧:又噗嗤,象聲詞,形容笑聲,如:撲哧一笑。喃喃:象聲詞,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如:喃喃自語。
琅琅:象聲詞,形容響亮的讀書聲音等。朗朗:象聲詞,形容讀書的聲音,如:書聲朗朗。
喀[kā]:象聲詞,嘔吐、咳嗽的聲音。矣欠[ǎi]乃:象聲詞。
嗷嗷:(書)象聲詞,哀号聲。吧:象聲詞。
咿[yī]唔[wú]:象聲詞,形容讀書的聲音。咿[yī]啞:或咿呀,象聲詞,形容小孩子學話的聲音。
籲[yū]:象聲詞,吆喝牲口的聲音。啞:象聲詞,啞啞,形容小兒學語聲等。
牙牙:象聲詞,形容嬰兒學說話的聲音,如:牙牙學語。格格:象聲詞,形容笑聲,如:他格格地笑着。
咕[gū]嘟:象聲詞,大口喝水的聲音。如:他咕嘟地喝了大碗水。
咕[gū]噜:象聲詞,如:他端起一杯水咕噜一口就喝完了。哈:象聲詞,形容笑聲,大多疊用,如:哈哈大笑。
杭育:象聲詞,群體重體力勞動時呼喊聲音。呵呵:象聲詞,形容笑聲。
嘿嘿:象聲詞,形容笑聲。呼哧:或呼蚩,象聲詞,形容喘息的聲音。
呼噜:象聲詞,如:他喉嚨裡呼噜地老響。也說呼噜噜。
哄:象聲詞,形容許多人大笑聲或喧嘩聲。嚯[huò]嚯:象聲詞,嚯嚯一笑。
叽裡咕噜:象聲詞,形容說話别人聽不清楚或聽不懂,如:他倆叽裡咕噜地說了半天。喳[chā]喳:小聲說話的聲音。
咕[gū]哝:小聲說話聲,多指自言自語。呱[gū]呱:小兒哭聲。
喳[zhā]:舊時仆役對主人的應諾聲。樹聲喀嚓:象聲詞,喀嚓一聲,樹枝被風吹折[shé]了,也作咔嚓。
梆[bāng]:象聲詞,敲木頭的聲音。嘎[gā]巴:象聲詞,形容樹枝等折斷的聲音。
淅[xī]瀝[lì]:象聲詞,形容輕微的落葉聲等。簌[sù]簌:象聲詞,形容風吹葉子等的聲音。
刷:又唰,象聲詞,形容迅速擦過去的聲音,如:風刮得樹葉唰唰地響。車聲嗚:象聲詞,如:嗚的一聲,一輛汽車飛馳過去。
又汽笛嗚嗚地叫。嗖[sōu]:象聲詞,形容很快通過的聲音,如:那輛汽車嗖的一聲開過去了。
辘辘:象聲詞,形容車輪聲。嘟:象聲詞,汽車喇叭嘟地響了一聲。
嘎[gā]:象聲詞,形容短促而響亮的聲音。如汽車嘎的一聲刹住了。
突突:象聲詞,如:摩托車突突地響。金屬聲琅琅:象聲詞,金石相擊的聲音等。
铮:象聲詞,金屬撞擊的聲音,如:铮然作聲、鐵中铮铮(比喻勝過一般人的人)。锵:象聲詞,形容撞擊金屬器物的聲音,如:鑼聲锵。
3.描寫聲音的成語
1。
叽叽嘎嘎——叽:形容鳥聲、說話聲或各種嘈雜聲。用來寫說笑聲。
2。叽叽喳喳----喳:低語聲。
語音雜亂 3。叽叽嘈嘈——嘈:雜亂,雜聲。
說話急而亂的聲音 4。叽裡咕咕----咕:形容刹車、低聲說話等的聲音。
形容說話别人聽不清或不明白 5。叽裡咕噜——用來寫别人聽不清楚或聽不懂的聲音,也用來寫物體滾動的聲音。
6。叽裡呱啦——用來寫大聲說話的聲音。
7。叽哩哇啦----大聲說話聲 8。
哩哩羅羅——形容說話羅嗦不清楚 9。嘀哩咕噜----1.形容東西滾動及其聲音。
2.形容急促慌亂的跑動。 3.形容快而聽不明白的話語。
10。嘀嘀咕咕----小聲說,私下裡說。
11。咕咕哝哝----嘴很少動,低聲說出難于聽懂的話。
12。噜哩噜蘇----1.方言。
言語絮叨。 13。
嘀裡嘟噜----1.形容說話很快,使人聽不清。 2.形容成串的東西。
14。唧唧哝哝----哝哝:小聲說話,1.低聲說話而絮叨不休。
15。咭咭呱呱----1.亦作"咭咭刮刮"。
2.形容大聲說笑。 16。
叽哩嘎啦----1.形容雜亂的說笑聲。 17。
嗚哩哇啦----1.象聲詞。多形容喧嚷聲。
2.形容聽不明白的話語。 18。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羅嗦,唠叨。 19。
贊聲不絕----連續不斷地稱贊。形容對人或事物非常贊賞。
20。歌功頌德----歌、頌:頌揚。
頌揚功績和德行。 21。
金口玉音----舊時用以指天子之言。後泛指說話正确,不能改變。
22。足音空谷----比喻難得的人物或言論。
23。德音莫違----德音:善言;莫違:不要違背。
别人的好話不要不聽。 24。
聲音笑貌----指人的言談、表情等 25。有聲有色----形容說話或表演精彩生動。
26。擲地有聲----金石:鐘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美。
比喻文章文辭優美,語言铿锵有力。 27。
書聲琅琅----形容讀書聲音響亮。 28。
書聲朗朗----形容讀書聲音清朗而響亮。 29。
一錘定音----比喻做事幹脆,說了算數。 30。
咬音咂字----形容說話一字一闆,鄭重其事。 31。
正色厲聲----态度嚴正,言辭嚴厲。 32。
聲色俱厲----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33。聲如洪鐘----洪:大。
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鐘似的。 34。
聲振屋瓦----聲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動了。形容呼喊的聲音很宏大猛烈 35。
聲嘶力竭----竭:盡。嗓子喊啞,氣力用盡。
形容竭力呼喊。 36。
甕聲甕氣----形容聲音粗大低沉。 37。
弦外有音----比喻話語中另有間接透露、沒有明說的意思。 38。
弦外之音----原指音樂的餘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裡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
39。随聲是非----别人說是,自己也說是;别人說不是,自己也說不是。
謂毫無主見,一味盲從。 40。
随聲附和----自己沒有主見,别人怎幺說,就跟着怎幺說。 41。
繪聲繪影----形容叙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42。
雞聲鵝鬥----比喻吵吵鬧鬧,彼此不和。 43。
乳聲乳氣----形容說話聲音象小孩子那樣尖細。 44。
怯聲怯氣----形容說話的語氣膽小而不自然。 45。
有聲無氣----①形容人氣息奄奄。②形容說話無精打采。
46。大音希聲----意謂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 47。
音容笑貌----指死者生前的聲音容貌和神情。 48。
飲泣吞聲----眼淚隻能往肚裡流,不敢哭出聲來。形容受壓迫時,忍受痛苦,不敢公開表露。
49。忍氣吞聲----忍氣:受了氣不發作;吞聲:不敢出聲。
指受了氣勉強忍耐,有話不敢說出來。 50。
默不作聲----一句話也不說 51。不聲不氣----指不說話;不出聲。
52。阒無人聲----謂靜寂得沒有一點人聲。
53。屏聲斂息----形容靜悄悄不出聲息。
54。萬籁無聲----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55。悄然無聲----悄然:寂靜無聲的樣子。
靜悄悄的,聽不到一點聲音。 56。
鴉鵲無聲----形容非常靜。同“鴉雀無聲”。
57。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
形容非常靜。 58。
屏聲息氣----抑制着呼吸使不出聲音。形容恭敬畏懼的神态。
59。千錘打鑼,一錘定音----比喻在衆說紛纭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60。一犬吠形,百犬吠聲----比喻随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4.描寫聲音優美的詞語
原發布者:灰機_52諨9
習作4描寫聲音的詞語:流水——嘩啦啦北風——呼呼呼青蛙——呱呱呱汽車喇叭——滴滴吧吧鼓聲——咚咚锵燒菜——砰砰砰撲通滋滋當當當動物叫聲:(鳥/麻雀)叽叽喳喳(貓)喵喵(綿羊)咩咩(狗)汪汪(蟋蟀、小蟲)唧唧、啾啾(青蛙)呱呱(公雞)喔喔(蒼蠅蚊子)嗡嗡(老鼠)吱吱(鴿子)咕咕……自然界聲音:(大風)呼呼(雷聲)轟隆隆(小雨)沙沙沙、淅淅瀝瀝(溪水、大雨)嘩嘩嘩(泉水)叮咚叮咚……日常生活中的聲音:(車喇叭)嘟嘟(吹氣)撲(打碎玻璃)哐啷啷(走路聲)咯噔、咯吱咯吱(開門)吱嘎(笑聲)哈哈、咯咯、撲哧(哭)嗚嗚(肚子餓得叫)咕噜咕噜(喝水)咕咚咕咚(放臉盆)哐當(燒菜熱油)畢畢駁駁(炒菜)當當當(鐘)嘀嗒嘀嗒(鈴聲)丁零零(敲擊聲)乒乒乓乓(東西撞擊或落地)砰、啪、劈裡啪啦(放鞭炮導火索聲、爆炸聲)哧哧、砰——啪……範文例一:賽場上,前鋒隊員擡腳一記勁射,隻聽“砰”的一聲,足球越過守門員的頭頂,射入球門。守門員奮力撲救,可惜球沒碰着,卻“撲通”一聲摔到地上。“咚咚锵。。。。。”啦啦隊員們高興得敲起了鑼鼓助威。例二:鍋碗瓢盆交響曲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鑽進了廚房。水龍頭”嘩嘩嘩“唱起
5.描寫聲音的詞語有哪些
表示聲音的詞語:流水(嘩啦)春雨(淅瀝)炮聲(隆隆)雷聲(隆隆)秋風(飒飒)泉水(叮咚)樹枝(嚓嚓)小溪(潺潺)鼓聲(咚咚)開門(吱呀)磨刀(霍霍)書聲(琅琅)狂風(呼呼)大雨(嘩嘩)小雨(沙沙)豬(嚎)狼(嗥)小貓(喵喵)小雞(叽叽)小羊(咩咩)羊(咩)
猿(啼)虎(嘯)馬(嘶)小鴨(嘎嘎)小牛(哞哞)牛(哞)小鳥(啾啾)獅(吼)小狗(汪汪)犬(吠)母雞(咯咯)公雞(喔喔)鹿(鳴)龍(吟)鶴(唳)青蛙(呱呱)鴿子(咕咕)蜜蜂(嗡嗡)蟬(鳴)莺(啼)鴉(噪)
形容喘氣的詞語
【氣喘籲籲】:形容呼吸急促,大聲喘氣。
【氣息奄奄】:氣息:呼吸;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将滅亡。
【氣咽聲絲】:呼吸困難,聲音細微如絲。形容人極度虛弱。
【上氣不接下氣】: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與“氣喘籲籲”相近。
【窒息】:呼吸困難甚至停止。
拓展資料:
氣喘籲籲
1、登上山頂時,我們一個個累得氣喘籲籲的。
2、外婆年歲大了,上樓梯累得氣喘籲籲的。
3、他氣喘籲籲,發出一聲聲短促的歎息。
4、賽跑下來,她上氣不接下氣,隻能氣喘籲籲地說幾句話。
5、她也跑得氣喘籲籲,像那個和她一同趕來的警察一樣。
氣息奄奄
1、看到張大爺病得氣息奄奄的樣子,大家心裡都很難過。
2、這位老人病勢垂危,已經氣息奄奄,朝不慮夕。
3、千裡迢迢地趕來,竟看到親人氣息奄奄的樣子,她一雙秋水盈盈的眸子霎時間泫然欲泣。
4、長工被地主周扒皮打得遍體鱗傷,氣息奄奄。
5、由于失血過多,送到醫院時,他已經氣息奄奄了。
氣咽聲絲
1、宋斌看着不斷掙紮的賀英傑,氣咽聲絲道:“是我又怎麼樣,我今日一定要把你殺了,在去找陳墨算賬”。
2、正是因為這個眼光,支撐着我,要繼續的戰鬥下去,即使戰鬥到氣咽聲絲,也不要放棄。
上氣不接下氣
1、她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說話斷斷續續的。
2、這種感覺就是上氣不接下氣啊馬上就要短氣。
3、賽跑下來,她上氣不接下氣,隻能氣喘籲籲地說幾句話。
4、我們抵達目的地時,我們的坐騎已是氣喘籲籲、上氣不接下氣的了。
5、獲勝者跑到終點時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
窒息
1.這個會開得死氣沉沉的,簡直讓人窒息。
2.一隻雛鷹,可以軟軟弱弱地在鳥巢中窒息,也可以成為藍天的主人。
3.天氣奇熱,流金铄石,連空氣似乎都窒息了。
4.小明受不了頒獎典禮上令人窒息的繁文缛節,偷偷地溜出禮堂。
5.會上氣氛很嚴肅,令人窒息!
喘氣的聲音怎麼形容
1.喘氣的聲音可以用“急促的呼吸聲”來描述,這種聲音通常與劇烈運動或緊張的情緒狀态有關。
2.當人體進行高強度的活動時,為了滿足對氧氣的需求,呼吸會加快,産生像是“風箱般的喘息”或“氣息急促地進出肺部”的聲音。
3.友頌喘息聲也可能出現在某些疾病或身體狀況下,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這些疾病可能導緻呼吸變得困難并産生異常的喘息聲。
4.在不同的文化和語境中,喘氣的聲音有不同的描述,如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急促的呼吸聲可能被形容為“熱血沸騰”或“激動人心”的象征。
5.總的來說,喘氣的聲音是一種與呼吸頻率和深度增加相關的聲音,可以用“喘息聲”或“氣喘籲籲”等詞彙來形容,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語境,也可以用于文學創作或醫學描述中。
形容累的氣喘聲不斷的成語有啥
1、氣喘籲籲
【拼音】: qì chuǎn xū xū
【解釋】:形容呼吸急促,大聲喘氣。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見喜媚烏雲散亂,氣喘籲籲。”
【舉例造句】:廖二嫂氣喘籲籲,臉色鐵青,奔到他面前來了。★沙汀《呼嚎》
2、氣喘如牛
【拼音】: qì chuǎn rú niú
【解釋】:形容大聲喘氣的模樣。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臉是喝了個漆紫,連樂帶忙,一頭說着,隻張着嘴,氣喘如牛的拿了條大手巾擦那腦門子上的汗。”
【舉例造句】:那總辦氣喘如牛的說道:‘那賤人我不要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六回
3、火冒三丈
【拼音】: 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釋】:冒:往上升。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周而複《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舉例造句】:他愛發脾氣,動辄火冒三丈。
4、上氣不接下氣
【拼音】: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解釋】: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
【出處】:李娴娟《血染的愛》:“她上氣不接下氣地往山村跑去。”
【舉例造句】:他累得~。
5、氣竭聲嘶
【拼音】: qì jié shēng sī
【解釋】:氣力竭盡,聲音嘶啞。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呂無病》:“小氣竭聲嘶,呼而求飲。”